2013年3月3日 星期日

[2] 林獻堂、蔣渭水:民族運動的領航者



一、台灣民族運動
1905 西來庵事件,威爾遜民族自決後,1915年後從武裝抗日轉為政治抗日活動,
1920~1930年代稱為台灣自覺的年代,持續十餘年的改善制度、爭取農工權益的社會運動。


二、林獻堂
林獻堂、蔣渭水,分別為溫和和激進的政治抗日活動代表。
林獻堂出於霧峰林家,為台灣五大家,後以農商致富。
清代時林家林文察為清廷建立武功,後林文欽考舉人從事文官,成立林和公司從事台灣中部的樟腦專賣而致富,為大地主、大資本家,累積一兩百年的家產資本。
林文欽為富好義,林獻堂祖母羅氏溫和敦厚,將林獻堂扶養長大。

林獻堂(1881~1956),名朝琛,字獻堂,號灌園。
有記日記的習慣,惟二二八時期的這段時間不被世人所知。
於割日時逃往泉州,至情勢穩定才返台。
二十歲喪父後主領家產,本欲從仕,但是割日後無緣再考。

三、社會運動思想的行程
1902奉命為霧峰區長,後1905出任台灣製麻會社取締役(董事),後遇梁啟超於奈良一抒己志,
受民族、民權思想的影響開始閱讀"新民叢報"、"民報",主張厚結日本中央牽制台灣總督府,是其採取溫和路線之轉捩點。

1910赴日留學見梁啟超,與其文化交流促其來台訪問,後1913轉往北京認識許多政要,於日結識坂垣退助,轉介日本中央政要。對台灣總督府牽制效果顯著。

坂垣退助為日本自由之神,四處演說並處處遭到槍殺埋伏。
1914年來台成立台灣同化會促進日台平等,台灣響應熱烈。
後來雖然失敗了,但是啟發了林獻堂啟迪民智、合法請願的方法,發展日支親善論、台灣人歷史使命說。

四、創立台中中學
1914爭取設立州立台中中學,於台籌募資金爭取教育權,視為民族運動的一大成功。
就是現在的台中一中。

五、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
受到民族自決思潮、日本大正民主運動、中國五四運動、朝鮮獨立運動,民族自決成熟。
1919推動啟發會,致力於六三法撤廢運動,但是因為這個太過。
1920推動新民會,以1.增進台人福祉為要2.發行台灣青年雜誌,第一個政治運動機關刊物。
台灣青年主張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,宣示台灣主體,並中日文並刊,呈現給日本人看。

六、治警事件
1922成立台灣議會期成同盟會,1923改向東京早稻田警察署申請,申請獲准。
而1923被以違反治安警察法名目被逮捕,為台灣首起政治迫害。
總督府號召辜顯榮成立全島有力者大會,林獻堂成立全島無力者大會。
林獻堂台灣文化協會舉辦夏季學院,而1927年因理念不合而分裂。

七、日治末期的活動
1936年於上海演講,於台灣日日新報發表祖國事件,林獻堂被日人圍毆,返台後日本推動皇民化、工業化、南進基地化。

八、戰後初期
林獻堂於日本歸還後前往拜會中山陵黃陵,二二八事件時保護嚴家淦,而獲政府賞識。
延攬林獻堂為省府委員,後授命為台灣省通誌館館長。

九、晚年
危城不入、亂邦不居,林獻堂於國民黨心灰意冷,遠遁東京病逝。


十、蔣渭水
曾參與刺袁。
於醫學院辱罵日人因而只拿到第二名畢業,畢業後於台開設大安醫院春風得意樓
建立許多人脈,1920年與林獻堂成立台灣文化協會,一起從事台灣議會設置運動。
認為台灣是知識不足的患者。

十一、台灣工友總聯盟
1928年提倡農工"同胞須團結、團結真有力",抵制日人的壓迫。

十二、對鴉片問題的反對
對於日本政府發給煙牌的行為不以為然,向國際聯盟控訴,總督府才成立勒戒所。

十三、霧社事件
認為連原住民都開始反對,又為何漢人不行

十四、淺野水泥罷工事件
工友總聯盟成立後助淺野水泥罷工78日,後而被逮捕。

十五、台灣民眾黨的解散
被總督府視為極端的民族主義分子禁止其擔任台灣民眾黨委員,
後而因為過勞傷寒而死,後事五千餘人參與葬禮。


十六、人物評價
林獻堂溫和派,傳統教育,富豪出身,不說日語不著和服,因對政府失望而遠遁他鄉。
蔣渭水激進派,專業教育,平民出身,積極呼籲同胞團結,發起農工運動後死於日治。
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