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4月29日 星期一

[9] 林茂生


林茂生一生以教育為天職。

自東京帝大畢業後(第一位東帝大畢業文學士)後獻身教育。

與王得祿孫女王采蘩結婚。

應聘台南師範學校。

規定私立學校必須十萬元基金才可以正式立案,此為天價,是總督府掌握教育的方法。

當時教會學校不被承認,因此林茂生積極籌募資金,使學校得以立案。

[有鑑於韓國民族性剛烈,避免台灣發生創校培育偏激思想人才]

經過募款,因此長榮長老教會中學立案,為民間教育事業自動捐款的二例。

轉轉任台南商業專門學校教授教授英語,同時兼任長老教會中學理事長。
並在長老教會中學兼課。

吳新榮:北有杜聰明,南有林茂生,但是林茂生比起杜聰明更多才多藝。

1924年七月,台南台灣文化協會以基督教青年會的名義請林茂生講課,共獎九次。

於求學期間接觸杜威的實驗主義思想,期間致力於推廣基督教史。

林茂生獲得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。

被聘為台南高等工業學校的教授,本被哥大慰留。

總督府成立"皇民奉公會",強制台籍菁英加入。

在日本受降後,林茂生始加入台大,後擔任民報社長。


2013年4月22日 星期一

[6] 鄧雨賢




一、生平
鄧雨賢的父親是鄧盛柔,在龍元宮供學校擔任教職,後獲聘台灣總督府國語教師。
小時在繁華的大稻埕,進入艋舺公學校就讀,因此練就流利的台語。
當時學校培育了鄧雨賢的音樂素養,就學期間習得多種樂器。
娶當時的知青鍾有妹為妻。

二、發跡
由中國引進桃花泣血記,講述富裕知青和貧女相戀,最後受到禮教迫害以悲劇收場。
招來電影解說人詹天馬寫詞,後傳送不絕。
最早的唱片公司為日旭唱片,由古侖美亞公司取代,老闆柏野正次郎極力招攬台灣的歌手與詞曲創作者,其中作曲者以鄧雨賢為固中翹楚。

三、創作
1933年進入哥倫比亞唱片公司,負責擔任訓練歌手及作曲者的工作。
以望春風、月夜愁、老青春等膾炙人口的歌曲聞名。
習慣在晨間練唱,即唱即改,南風謠即在此時完成。
號稱歌界四大金剛。

四、整理
鄧雨賢也試圖採集民間傳統的民謠和戲曲,在田野採集中紀錄了七字背、六孔興調、客家調、山歌小調,加上個人詮釋。
認為這是一個過分崇慕西洋文物的時代,雖有可取之處但也有腐敗的地方。
可惜他所採集的這些歌謠因為中日戰爭而無緣問世。

五、變局
認為藝術家應該自由的選擇創作語言,並且應該與大眾一同,不應獨享陽春白雪,難免有曲高和寡之憾,而中日戰爭爆發後頒布新台灣音樂,必須使用日語歌詞演唱。
之後鄧雨賢被迫創作應時之作,許多軍歌都出自鄧雨賢之手。
後戰爭越演越烈,辭去古侖美雅唱片公司的職位後,於新竹芎林公學校教書,並獲獎。

六、國語家庭
後醉心於音樂教育,1942以筆名唐崎夜雨寫歌,創作許多軍國主義歌曲,改東田曉雨為名。
隨中日戰爭白熱化,物資匱乏健康狀況每況愈下,1944年因為肺癌病逝。



[8] 杜聰明


第一名考取台灣總督府醫學校,但是因為體位檢定丙下,而被刷掉。

後仰賴醫學校長一言而助。

考成榜首合先頒,矮小身材難過關;校長若非一言助,無知今日在何山

1915自費前往日本留學,進入京都帝國大學醫學部,隨賀烏隆吉、森島庫太研究藥理學。
成為台灣第一位醫學博士。

醫學院校長崛內次雄延聘杜聰明為講師,杜聰明在戰後因為輿論風氣把其銅像搬回家。

杜聰明以漸減法,發明微量嗎啡成分定性定量檢查法驗尿,獲得日本政府五等瑞寶勳章。

台北更生院改制為省立戒菸所,杜聰明續任所長,後改為療養所,治療肺結核。

蛇毒研究,杜聰明破台灣毒蛇研究侷限於免疫學、血清學之研究,開毒理藥理研究之先。

毒蛇的毒物學研究、蛇咬的統計調查、製成鎮痛劑。

培養李鎮源、彭明聰、楊振忠等蛇毒專家,李鎮源推動醫生不收紅包的運動。

杜聰明作育英才,培育四十名醫專畢業生,寫了131篇論文,為當時全日本最優秀的醫學教授陣容。

為醫者之前先學為人
主導台大接收,去台灣化的思想上不可能續任,接收後任醫學院院長。

臺大醫院因為杜的緣故沒有發生青黃不接的現象,臺大醫院爆發罷診,因為無薪助教的問題。

台北市長游彌堅試圖緩頰,但是因為台大醫院發動罷診,羅宗洛校長的處置受到中央關注,
五月校長就換人,傳聞杜聰明在二二八參加處委會,策動叛亂,而被拘禁之列,方免於如其他許多台籍仕紳名流一般被捕殺。

因為躲藏關係以擅離職守為由接受免職,白崇禧來台善後處理時杜聰明出現表忠,則無事。

莊長恭從杜聰明之建議不續聘許多教師,引發教師反彈申訴,莊校長下台。
台大學生透過學生自治會表達支持之態度,最後經省府居中斡旋,解聘之教員獲津貼。
後莊長恭去職,改由傅斯年任校長。

傅斯年出任台大校長,認為杜聰明身兼數職,領導階層不足。

杜聰明六十歲都還在當醫學院院長,退休之後創辦高雄醫學院,以樂學致上,研究第一,嚴格管理、愛護學生為標的。

星霜五五覺彈升,自愧年高學未成








2013年4月15日 星期一

[7] 移川子之藏


對於土俗學人類學耕耘甚深,本身是哈佛畢業生,受美國教育薰陶,研究環太平洋的文化交流。

烏來有泰雅族紀念館,黥面有汙辱原住民之虞,不可稱黥面,而必須稱紋面,在台灣原住民族中只有泰雅族有此風俗,表示驍勇善戰或織布技術精湛。

藉由台灣高砂族研究,依語言文化習俗從七族定為九族,現在已經擴增為十四族
成就台灣高砂族系統所屬啂研究。

1936年調查範圍遍及台北台中新竹三州之廟宇,1937移川教授赴法順道參訪荷蘭海牙國立文書館。

移川教授於講座營運上軌道時,於1931成立南方土俗學會並創辦南方土俗雜誌。

台北帝大對於台灣原住民曾展開多方面的研究,小川尚義、淺井惠倫等人成立語言學講座,後來其著作為研究原住民語言之寶典。

金關丈夫為當時體質人類學的先驅,研究遍及日台各種族,為醫學院當時最帥的教授(?)。

1939日軍佔領海南島,所以派遣了四班調查班到海南島,土俗人種學教室助手宮本延人於海南島調查,提出海南島黎族之報告,採證其生活風俗和日常用語,對於黎族的刺青語言有深入記載。<海南島寺廟神考察>最多拜關公、土地公、媽祖。

太平洋戰爭爆發後,民族學研究因為原住民控管的原因而成為顯學,移川兼任南方人文研究所所長,到1945受到總督府委託,在東南亞各處進行民俗調查。

1942領西里伯斯島,取得石油和橡膠,成立孟加錫研究所。

日本戰敗後,土俗人種學講座改為民族學研究室,隸於文學院史學系,
由陳紹馨教授主其事,留用日籍副教授宮本延人管理標本室。

1947年得肺炎過世。

戰後臺灣大學的考古人類學研究所,仰賴宮本延人、國分直一,金關丈夫來延續。

1949成立考古人類學系,李濟任系主任,因日籍教授返國而中斷的考古學界,加入了中國學者的加持,展開了新的研究---殷墟和甲骨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