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4月22日 星期一

[6] 鄧雨賢




一、生平
鄧雨賢的父親是鄧盛柔,在龍元宮供學校擔任教職,後獲聘台灣總督府國語教師。
小時在繁華的大稻埕,進入艋舺公學校就讀,因此練就流利的台語。
當時學校培育了鄧雨賢的音樂素養,就學期間習得多種樂器。
娶當時的知青鍾有妹為妻。

二、發跡
由中國引進桃花泣血記,講述富裕知青和貧女相戀,最後受到禮教迫害以悲劇收場。
招來電影解說人詹天馬寫詞,後傳送不絕。
最早的唱片公司為日旭唱片,由古侖美亞公司取代,老闆柏野正次郎極力招攬台灣的歌手與詞曲創作者,其中作曲者以鄧雨賢為固中翹楚。

三、創作
1933年進入哥倫比亞唱片公司,負責擔任訓練歌手及作曲者的工作。
以望春風、月夜愁、老青春等膾炙人口的歌曲聞名。
習慣在晨間練唱,即唱即改,南風謠即在此時完成。
號稱歌界四大金剛。

四、整理
鄧雨賢也試圖採集民間傳統的民謠和戲曲,在田野採集中紀錄了七字背、六孔興調、客家調、山歌小調,加上個人詮釋。
認為這是一個過分崇慕西洋文物的時代,雖有可取之處但也有腐敗的地方。
可惜他所採集的這些歌謠因為中日戰爭而無緣問世。

五、變局
認為藝術家應該自由的選擇創作語言,並且應該與大眾一同,不應獨享陽春白雪,難免有曲高和寡之憾,而中日戰爭爆發後頒布新台灣音樂,必須使用日語歌詞演唱。
之後鄧雨賢被迫創作應時之作,許多軍歌都出自鄧雨賢之手。
後戰爭越演越烈,辭去古侖美雅唱片公司的職位後,於新竹芎林公學校教書,並獲獎。

六、國語家庭
後醉心於音樂教育,1942以筆名唐崎夜雨寫歌,創作許多軍國主義歌曲,改東田曉雨為名。
隨中日戰爭白熱化,物資匱乏健康狀況每況愈下,1944年因為肺癌病逝。

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