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5月13日 星期一

[10] 傅斯年


傅園和傅鐘皆是台大重要的精神象徵,其所奠基的大學學風及學術自由的風氣,皆為傅斯年為台大所帶來的貢獻。台大的歷史同時也與政治淵源甚深,很大的一部分來自於傅斯年在位時期遺留下來的影響。

傅斯年擔任台大校長任期只有一年又十一個月,但是在接任期間除了廣延教授、增建校舍以外,也獎勵研究奠定了台大的學術根基及自由傳統,傅斯年最後在1950年12月20日因為參加省議會腦溢血過世而葬於台大校園。
(台大的經費直屬於省政府)

傅斯年,字孟真,生於山東。
祖父傅淦,自笠泉,為前清貢生,精通醫理。

傅斯年六歲入孫達宸學塾攻讀,父祖課讀於家。
1905年入東昌府立小學堂,父之弟子侯延塽受恩於其父,獲進士後代父養傅斯年成人。
一九零八年,隨之於天津,受父執輩接濟。
一九零九年考入天津府立中學堂,十六歲與丁馥萃女士結婚。
一九一三年考入北大預科乙部,攻讀文史。
在學期間與沈浣共創文學會,後改組雄辯會,以修繕辭令、發展思想為宗旨。

一九一六年升入本科,受國學大師劉師培、黃侃器重,期間寄宿校舍,室友為將來貴人。
北大時值蔡元培當任校長,胡適教授驚異於傅斯年之學識,傅受其感化投入新文化運動。

與室友等人創"新潮社",出版"新潮月刊",提倡新文學運動。
提倡文學之任務在於人生的表現與批判,以現代人的語言乃表達現代人的思想與情感。
科學方法整理國故

一九一九年五四運動發生,被推為北京大學二十位學生代表之一,行抗議遊行。

傅斯年居然在柏林大學哲學院研究量子力學及比較語言學,後來受到陳寅恪,俞大維影響,興趣趨向歷史語言學。

自歐返國後在中山大學教授國文與歷史。
一九二八年於廣州成立中央研究院,首任院長為蔡元培,並且重制制度,並為歷史語言研究的先驅與巨擘。

史學研究:
近代的歷史只是史料學
上窮碧落下黃泉,動手動腳找東西
主張只要有充足的史料,歷史自然顯明。

考古人類學:
以河南安陽殷墟考古為要。與李濟合影。
並且作少數民族的調查,在調查的二十年間,蒐集到一千餘件的民族文物,個少數民族的語言八百餘種。

曾寫書以駁斥滿洲國的言論,並送於國際聯盟(前聯合國)交與審查。
一九三四年與元配離異,與俞大維之胞妹俞大綵結婚。
四十歲得子,取傅仁軌。

中日戰爭爆發後五遷史語所致昆明,曾任國民黨黨資,後抨擊不公不義,隱居避世。

一九四零至一九四一年任中研院總幹事,因高血壓入院治療四個月。
一九四五年推任胡適為校長,暫任北大代理校長,首重學術復員。

主張肅清北大,拒絕偽北大教學員入學。

傅斯年主張清查孔宋集團,內閣復興經濟不力,要宋子文內閣走路。
行政院長前有孔祥熙,後有宋子文,汙太多錢,傅斯年警告再不走路中國完蛋。

戰後百廢待舉,朱家驊聘傅為校長。

聘請大量名師來台灣,因此台灣大學當時中國學者居多,台灣教授只占5%







沒有留言: